冷庫“心臟”的守護者 ——記冷凍廠動力黨支部書記、動力部部長 張國平
來源: 天津食品集團
冷庫“心臟”的守護者
——記冷凍廠動力黨支部書記、部長 張國平
![](/uploads/allimg/190930/1-1Z930142Z0547.JPG)
張國平, 1957年出生,中共黨員,1975年11月參加工作,現任天津市食品公司冷凍廠動力部支部書記、部長。他帶領的動力黨支部多次被評為集團級先進黨支部,個人也在2008、2011年被評為局級先進黨員,2011年被授予天津市“五一勞動獎章”。他始終嚴格要求自己,以身作則,善于思考,敢于嘗試,他對技術的執著也深深地影響著身邊的每個職工。
張國平從事制冷工作近四十多年,對于制冷技術幾乎是癡迷,作為動力部的負責人,他專注對技藝上的完美追求,或許說他是一名專注匠心的技術帶頭人更為恰當。
厚積薄發,勇挑項目改造重擔
冷凍廠是有著40多年歷史的國有企業,隨著歷史的發展,制冷設備的生產運轉,設備老化存在安全隱患,作為動力部部長張國平深感壓力的存在和責任的重大。在做好日常制冷系統安全運行同時,設備的維修維護更顯得尤為重要。
時至2015年夏季,由于廠內制冷設備運行了已40余年,張國平帶領動力部員工開始了一次對制冷設備的大規模更新。這項工作給了他很大的壓力,集中更新的設備多,蒸發式冷凝器、中間冷卻器、低壓循環桶、油氨分離器、集油器等設備,技術要求精準,危險系數大。在制冷行業中這種工程也是少見的。正常生產、拆裝、測量及安裝等一系列的技術難關,都要依靠過硬的專業技術指導和過硬的技術來完成。張國平帶領技術人員認真進行分析研究、現場考察,繪制圖紙,了解新設備參數,為了做出最佳方案,他白天盯現場,晚上經常是徹夜不眠地查找資料,改進方案。根據操作過程中可能出現的突發情況及危害,制定應急預案。
由于是夏季施工,液氨揮發性很強,拆卸舊設備難度系數更大,張國平親臨現場指揮,在不同的點位每天要開啟近百余個閥門,又要隨時觀察系統內壓力情況,操作不能有一絲的閃失,抽空-揮發-抽空容器內的氨液殘留,每天都要反復多次操作,最終完成了舊設備安全拆除。但由于制冷設備年代不同,新設備在各種參數質量上與40年前生產的設備有所不同,根據新設備的質量,新設備不能復位,給安裝帶來了新的課題。于是,張國平又開始對設備對接、管路設計、焊接等,按照設備性能質量搜集數據,計算體積,從理論上排除在設備更新過程中出現的問題,做好與現場分析數據資料,經過了反復的技術構想、無數次的更改圖紙,終于確定安裝方案,實施安裝操作。近一個月的施工,經運行測試,新設備各項指標全部達到要求,為企業提高制冷能量、確保安全做出了重要貢獻。
![](/uploads/allimg/190930/1-1Z93014311JV.JPG)
刻苦鉆研,勇于創新落到實處
張國平為了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技術能力,每天利用業余時間認真學習專業知識,廣泛翻閱大量文獻資料,致力鉆研專業技能,平日里虛心聽取老師傅們的意見和建議,尋求借鑒和技術支持,對每一個數據都做到精準核算,精益求精。
作為動力部部長,他主持的“提高電梯使用壽命生產實踐”的創新,取得了很好的效果。從一部電梯,一個機房開始做起,以1,2號電梯為樣板間,首先從電器控制部分開始,大膽的更換掉老式的接觸器,提高了電梯的使用壽命,降低了電梯的維修次數,每年為廠里節約近萬元維修資金。為了這項創新,光是經過反復計算,不斷在低矮狹小潮濕的工作間里面進行測量和勘驗,張國平同志整整用了三周時間。工匠精神,或許很多人認為那只是一種機械重復,更多的代表著踏實和精益求精的精神,他在演繹這種精神的同時,更是把勇于創新表現的淋漓盡致。
深挖潛能,精細管理上要效益
匠心也可以說是一顆不斷追求執著的心,在一切講求效率、減少成本而盡力獲得利益最大化的時代,我們需要這樣的始終如一,而張國平將這一點進行了完美詮釋。
在確保動力部門高效安全運行的同時,他并沒有“滿足”一隅之安,共產黨員的身份提醒著他自己要時刻為企業再多做點什么。平日里,制冷機房、變電室、維修間、冷庫區經常能夠看到他手拿記事本邊走邊思考的身影,用他自己的話說“就是閑不住啊”,經過自己的長期總結在與相關技術人員討論后,他提出了要充分利用企業用電特點,降低用電成本,減少日間開車頻率,實行“錯峰開車”的新舉措。其他諸如合理用水等舉措更是層出不窮,幾年來,他通過技改技革調整,平均每年為企業節約用電30余萬噸、節水1000多噸、修舊利廢節約資金10余萬元。
專注做些東西,至少對得起光陰。多年來,張國平始終堅持深入現場工作,不斷追求安全質量,不斷改進方法,通過他一次次地努力,一個個難題迎刃而解,以實際行動踐行著一名黨員的誓言,用榜樣的力量傳遞著工匠的精神。